你好,欢迎来到中国女画家协会

中国女画家协会关于开展以“中国梦”
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的通知:
为认真贯彻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开展以“中国梦”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活动通知精神,中国女画家协会决定在2014年-2015年开展以“中国梦”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。

详细>>
“抚摸阳光 播种希望”——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郭兰莹的助残笔记
发布时间 : 2022-01-24 14:18:47
浏览次数 : 6948

编者按

 

抚摸阳光   播种希望

 

吕梁山位于山西省西部。在这里,有一所占地41.8亩、投资8000余万元的集教育、康复、就业、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型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。几年来,学校分别受到国家、山西省、吕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,先后被授予“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自强健身示范点”“山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”“山西省优质民办学校”“山西省特殊教育特殊学校建设先进单位”“吕梁慈善爱心(单位)奖”等荣誉。

这众多的荣誉,来自学校创建者高民校长和全校所有教职员工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倾情奉献和艰辛努力。在这群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的青年教师中,还时常活跃着一位女美术家的身影,那就是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郭兰莹。

郭兰莹与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的创办者、现任董事长高民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共同的艺术理想让他们在2015年重新取得了联系,在关爱残疾人公益慈善事业的追求中彼此成就,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动!

郭兰莹作为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,在关爱残疾儿童的公益慈善事业中,亲历善为,坚持不懈,为我们做出了榜样!为了弘扬这种爱心奉献的精神,使更多的人了解、关心、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事业,我们特编辑推出本期公众号,刊载郭兰莹的短文、照片和绘画作品,从中感受爱的伟大,爱的温暖和残疾儿童自强不息的力量所创造的奇迹!

“在生命的废墟上播种希望”是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的办学初衷和信念。我们赞叹他们的这种理想,更敬佩他们把理想变成现实的实干精神。

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来播种希望,让这希望结出累累的硕果!让我们的心灵在播种与收获中得到升华与净化,我们的作品自此会有了温度,有了超越自身视域的广袤和质量!

 

中国女画家协会

2022年元月

 

 

个人简介

1

 

郭兰莹(兰英),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女画家协会理事,国家画院孔紫工作室助教,山西画院特聘画家,广州画院特聘画家。

1983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干部学校,后分配至吕梁文工团工作,一年后调入长治市博物馆。2009年在中国国家画院孔紫工作室高研班深造,2013年担任孔紫工作室助教。

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展,入选第七届,十二届全国美展,第十二届 、十三届全军美展并获奖。中国画作品《抚摸阳光》获得2016国家艺术基金支助项目,2018年《时间就是金钱》被中国改革开放纪念馆收藏。

1998年兼职于长治市昌盛少年宫美术教师,开创少儿水墨实验教学,2001年组织山西长治少儿美术作品,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《童眼看世界》作品展,并有十四幅少儿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。2004年代表中国参展方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儿童画展《孩子笔下的童话世界》。参与编撰由教育司2+1课外教材《中国画》部分教案。

1989年连环画《冷惊》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、

1989年《三妹子》获人民美术出版社建国40周年  二等奖。

 

 

来稿选登)

播种希望

——郭兰莹

 

2015年底,应朋友再三邀请来到吕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。吕梁这个城市对我来说并不陌生,三十年前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吕梁文工团工作。那是八十年代中期,在我的印象里这是一个极其贫困的老区,文工团大院在旧时的老监狱里,院子里是很长的两层窑洞估计当时是关押犯人的地方,我就住在楼下的窑洞里,条件十分简陋。我在文工团是舞美,平时基本没事,常常一个人去周边的村庄或集市画速写。那段时间最感兴趣的是街头的钉鞋匠,各色各样的人物动态,包括钉鞋的工具等等一切都是我的素材,后来根据速写创作了中国画《千里之行》。慢慢的发现身边多了一位比我小几岁腿有残疾的小伙子,他叫高民,喜欢画画,熟悉后我便教他如何观察生活、如何写生。一年后因工作调动离开了这座城市就再也没回去过,和高民也失去了联系。直到2015年我在广东意外的接到他的电话,很是惊喜,聊了很多,他告诉我当年因我的鼓励和启发,他考取了山西大学艺术系,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创建了一所残疾人职业技能学校,免费收纳当地的残疾孩子近五百名学生。为了给这些残疾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,他付出了很多。他的信念就是让和他一样有残疾的人拥有一技之长,改善残疾人生存就业的机会。后来我才了解到,高民身残志艰、自强不息的事迹多次得到表彰,并两次受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 、胡锦涛的接见。他的事迹让我感动和好奇。决定和我先生郑国伟去那里看看,没想一去竟在那里呆了三年。

“在废墟上播种希望” 这是学校教学大楼里的一块牌匾,也是学校的座右铭。 让我意外的是整个学校环境非常漂亮,现代化的教学大楼,电子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,校园里有美术馆 、舞蹈室、蛋糕房等等,师资力量雄厚。学生的宿舍干净整洁,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,远远看去和正常的孩子们没有区别,只有走近才会有一种揪心的感觉。想不到这里聚集着各种残疾孩子,年龄不等, 有肢残  、聋哑 、 智障、 自闭症、 唐氏综合症、 盲人等, 他们大都是来自贫困山区,家庭条件很差,家长大多在外地打工,正常孩子接受教育都不能保障,残疾孩子就成了家庭的负担,所以学校建起后,周边地区的家长就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,有的家庭居然两个孩子都是智障。山区和路远的孩子一律住校,有些家长干脆放在这里整整一个学期不接,教育护理的担子都落在那些年轻的教师和生活老师身上。那些智力不健全的孩子什么傻事脏事都会有,一般人真的难以接受。最初接触到那些傻傻的、流着哈喇子的智障孩子,他们会直盯盯看着我,木木的眼神里有着和人交流的意图,当试着和他们聊天时却又一言不发的躲开,或者答非所问。后来我买了很多玩具,接近他们,跷跷板,滑板,和他们一起玩,叠纸飞机和他们一起放飞,下课后和他们在操场上玩风车,吹泡泡,辅导他们画画。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再躲闪,还能坐下来让我画写生。见面都会打招呼,还会把好吃的东西塞给我。有一天一个智障女孩子见到我,突然叫了一声妈妈并跑过来扑在我怀里,最初本能地想推开她,但怕伤到孩子的自尊,只好由她抱着,或许就在那一刻决定了留下来一段时间,尽我的能力帮助他们。

残疾孩子也有他们的梦想,有个孩子喜欢篮球,但是他是脑瘫后遗症,每次看到他摔倒再爬起来,再摔倒再站起来,很费力的伸手揽球。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反复多次才能完成时,让人看得有些辛酸,但毫不影响他想成为篮球运动员的梦想,每天都坚持练球。俗话说上帝在关上一扇门,会打开另一扇窗。有一个小姑娘叫王宇华,只有8岁,是先天性失明。第一次接触,她用小手反复的摸我的手,我告诉她我是画画的老师,后来每次见到她我就把手伸过去,只要摸一下就准确的知道是谁。她喜欢唱歌,声音很甜美,不过她现在学的是流行歌曲,好像和她的年龄不一致,如果能有人专门为她量身打造属于她的歌,那就太完美了。还有一位叫李珍珍的小姑娘,她的色彩感觉很好,学校里有美术课,课堂的内容没有创意,对于这样的孩子是不适宜的。记得国外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,奇幻的色彩表现是艺术家无法想象的。这或许是他代替语言交流和表达感情的方式。再有另一个小姑娘,特别爱画画,但是她没有手只能用脚去画,她用脚勾勒的白描,功夫非常了得,她画工笔分染时两只脚趾自如的倒换着两只笔。就是这群渴求学习、身残志强的孩子让我感动,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做点事情。在我的倡导下高民校长采纳我的建议,决定抽调几个美术老师重新组建美术专业班,分别让那些自闭症、 唐氏综合症、智障的孩子组成一个班,画想象画,给他们颜料,去引导他们的兴趣自然发挥,相信他们会出现奇迹。201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“首届全国少儿美术作品”有九幅作品入选。另一部分年龄大一些喜欢画画的聋哑、肢残的孩子们组成一个班,画一些技术难度大的工笔花鸟作品,让他们掌握一定技巧,将来可以成为生存发展项目。为了能和聋哑学生交流,我特意和哑语老师学手语,交流起来就很方便了,关键是获得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感剧增。那两年我们就吃住在学校,每天早晨不是被学校的广播吵醒,而是被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子吵醒,他总站在窗外数数,从1数到70就再也数不上去了,然后再从头开始·········这就是残校生活的丰富多彩。

在这两年里 ,我们除了给孩子们辅导作品外,也画了大量的写生,还创作了反映残疾儿童的主题作品中国画《抚摸阳光》,高2.4米长6米,《抚摸阳光》获得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支助项目,接下来还有很多残疾儿童的系列作品有待完成。

现在我们已把这里当家了,每年总有一段时间回来,残疾孩子是我的牵挂,他们需要我们,需要更多的社会人士的关爱,呵护和支持。

 

1

1

0

1

1

 

作品

1 

郭兰莹《抚摸阳光》240x600cm2019年

1

《抚摸阳光》(局部1)

1

《抚摸阳光》(局部2)

1

《抚摸阳光》(局部3)

 

速写

1

速写1

1

速写2

1

速写3

1

速写4

1

速写5

0

速写6

OEM:201107272203261305